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深圳入户资讯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5-01 来源:网络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加快人口流动市场化配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其中提出全面取消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的落户条件。这是我国发展新型城镇的重要决策,是对近年来各地大中城市松绑人口流入改革措施的确认。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间的“人才大战”如火如荼,此次文件的出台,势必会加速各地人才争夺的程度,人才争夺甚至会扩大到人口争夺的层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让市场在人口流动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人口交流日益增多,人口流动频率越来越大,对人才流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才红利逐渐显现的当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只有进一步加快人才的跨区域自由流动,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城市化发展,为实现下一个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劳动力和人才基础。
深化户籍制度开放,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4亿人,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为17.3%,而出生率仅为12.43%,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户籍松绑可以让更多的人选择能够发挥自己最大作用的地方,而不必被出生地这一因素束缚,这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地区间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差异矛盾,缓解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尤其是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解决城市非户籍人口带来的诸多经济社会问题。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推动户籍制度附加权利平等化,从而加快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居住地与户籍地合一,有利于人口管理,使“新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城市中大量非户籍人口的存在导致城镇化不充分,只利用了人口规模的劳动力优势,而没有利用好人口规模的需求优势。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大量非户籍人口成为城市居民,一方面使他们可以享受教育、医疗等福利,提高生活质量,从纯粹的劳动力变成消费者,从而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从长远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把更多大学生、技能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和务工人员转化为城市人口,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并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让各类人才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是我国实现扶贫目标的重要和有效手段。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贫困人口中大部分是偏远地区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人口,放松户籍管制,让更多农民融入城市,是转移贫困地区人口、推动实现脱贫目标的一种直接方式。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不仅要依靠政策支持,还要有配套的设施和服务支持人口流动。城市政府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相应配套服务,加强多层次人口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吸引大量劳动力,扩大就业变得更加重要,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企业吸纳大量劳动力,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供给也将随之升级,未来要加大培养和吸引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人才。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仅要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城市人口回流农村。这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避免农村“衰败”的有效手段。如果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配套进行,将带来中国的另一次红利机遇——土地和人口消费红利。近年来,我国每年有2亿多农民工进城务工,目前他们中很少人能够获得城市户籍,进一步放开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限制,实现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集约利用和交易流转,可以让农民享受土地流转增值的收益,使农村人口在进入城市时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房产,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双向流动。
总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关系到中国14亿人口权益和福祉的大事,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这项酝酿多年的重大改革已经启动,必须按照中央部署的任务和目标,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完)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