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留学生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1-20 来源:网络
(1977年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学却入美籍,现回国做贡献)
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永远是孤独的——尤今
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国家一代代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因为爱国我们才会在遇到侵略时奋起抵抗。
因为爱国我们才努力奋斗建设国家,因为爱国我们才会在艰难时刻永不放弃。
我们中国人更是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称国家为自己的母亲,并深深地爱着她。
这份爱只是说出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付出实践和行动。而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昌盛则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才,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我们才可以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发展科技,人才不只是要足够有才华还有足够的爱国,这样才能为祖国真真正正地做贡献。
就有一位这样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离开祖国,但年纪大了之后却一直忘不掉祖国,这个人就是袁钧瑛。
1958年袁钧瑛出生在上海,上海户口足以令人羡慕,更令人羡慕的是袁钧瑛的家庭,那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母是上海医科大学的教授,她的祖父叫袁开基是有名的有机化学家,她的外祖父李青崖是法国文学翻译家。
可以说从祖辈到自己的父母都是社会精英,而袁钧瑛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更是被寄予了厚望。
袁钧瑛从小就被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因为家里都是知识分子更是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袁钧瑛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教她学习。
袁钧瑛也不负家里人的期望,从小就聪明好学,特别是领悟能力非常地强,教给她一个小的知识她不仅可以很快地学会,还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袁钧瑛的成绩也非常地好,可以说是别人家的孩子。
按照这样下去,袁钧瑛应该可以成为很有能力的人才,走上人生的平坦大道,但现实却十分捉弄人,在她十岁那年,她的爷爷被批判,她的父亲被批斗,父亲之后更因为身体不适身亡,她的母亲也遭受了不少的磨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钧瑛就算认真念书也没有什么成果,因为那个时候的高考中断了,想要考大学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袁钧瑛在高中毕业后只能先工作养活自己,于是她成为了一名工人,开始在工厂里日夜劳作。
艰苦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7年,在这一年高考终于恢复,袁钧瑛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马上开始备考,苍天不负苦心人,她一举拿下了1977年高考第一名,成为了上海高考状元并成功考入了复旦大学。
在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她又考取了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的研究生,那时候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有可以去美国留学的名额,袁钧瑛在名报名留学的学生中考了第二名,成功去往美国留学。
袁钧瑛考取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的学位,她的老师更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霍维茨。
这对于袁钧瑛来说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更是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更加精深地敲门砖。
袁钧瑛进入哈佛大学之后,她十分珍惜国家给的这次机会,学习非常地刻苦和努力,加上她本身在学习方面就很有优势,于是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拿到了博士学位。
连她的老师罗伯特·霍维茨教授对袁钧瑛都十分夸赞,说她不仅学习很好非常认真负责,还给自己帮了很多忙,是一个做科研的优秀人才。
1989年袁钧瑛拿到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博士学位,这个时候的她面临着两种可以再次决定她人生的不同道路,一个是留在美国,另一个则是回到中国。
对于这两条路,袁钧瑛感到非常地纠结,如果是留在美国能有最好的科研环境,可以继续自己的研究,但中国是生养自己的地方,那里还有自己的家人,自己是不是应该报效祖国了。
在不断地纠结之后,袁钧瑛还是决定留在美国继续搞科研。
也就是在1989年袁钧瑛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并开始申请美国绿卡,对于袁钧瑛这样的精英,美国政府当然希望能留下她,于是她成功留在了美国,拿到了绿卡。
对于袁钧瑛留在美国,当时是接受了很多批判的,很多人说她是贪图美国的条件学成之后就忘记了培养自己的祖国,就连之前的同学也这样批判过她。
袁钧瑛对于这样的评价她毫不在意,只是一心求学,袁钧瑛在美国从助理教授开始做起最后做到了终身教授这一职位。
她更是获得了美国国家级荣誉、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袁钧瑛在美国的40年间,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成绩,她知道这个时候才是自己报效祖国的时候。
2006年袁钧瑛开始回国,她先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上海并担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开始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
2012年,她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一职,2017年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学术分享,之后她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顾问。
这样看来,袁钧瑛是没有忘记祖国的,她还是想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播给中国学子们。
对于华人和加入外籍这件事情,中国国内的大部分人都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之前在网上流传一句话说科学是没有国籍的,但是科学家有国籍。
这句话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确实是正确的,为了保持国家的竞争力和科技力,一定要保证人才不能流失,但对于国际和平来说,人才的相互交流才能促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